Contents

朱春华老师:

你好!

我刚才拜读了你的文章《胜蓝,或是胜男》,来 “MOOC学院”微信账号。一直把文章读完了,虽然挺长的,但确实有不少共鸣。胜男,若男的名字,我也在我的学生中遇到不少。我的学生多来自小城市或是县城,虽然这些大学生已经过了花季雨季的青春期,心智上依然只是高中生,很多迷茫和困惑。虽然我也在课堂上推广过mooc学院的课程,可是自己去学习的人,我猜,估计没有。不过我尽己所能给他们带去新的东西,新的活动,新的兴趣。课间十分钟播放TED或是其他的演讲类节目。我知道这个过程很漫长,很多人在课间睡觉或是自己休息,但是只要有1%的学生在听,愿意看,我都觉得应该放。

所以想问问您文中出现的那位胜蓝,她当时学习MOOC课程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。是作业吗?还是有很多同学一起学习,跟课业有关系吗?是韦亮老师的学生,是韦老师要求的吗?

抱歉,问了很多问题,因为我之前学了几门mooc课程,很喜欢。后来自己上课也尝试过微课或是翻转课堂,一直认为科技是人类,也是教育进步的基础。不过最主要的是从改变意识开始,而也是最难的部分。

最后,感谢您的文章,以及文章最后的您的联系方式。

顺颂时祺

黄晓琴

成都东软学院应用外语系

Janet Huang

Blog: http://1620951729.qzone.qq.com

Applied English Department

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

黄晓琴老师:

你好!

从未想过会收到类似的邮件,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我们还以为我们是作为孤独前行者的存在。

不妨谈谈一路过来的做法和遭遇的坎坷。

早先在做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时候,就利用过晨会课和午自习的时候给孩子们放过TED或其他演讲类的节目,也给他们介绍过MOOC的课程,当时的情况和您的感受一样:自己去学习的人,应该没有,估计打开MOOC网站的同学都不一定会存在。

话说在学校里还被学生当作明星教师来着——调侃话,不必当真。

说到底,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让人感觉轻松的东西,特别是对我眼前的中学生而言。

但我想目前为止,我们确定的是: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才是对的,信息时代的来临,已经拆毁了许多“知识的高墙”,利用现代科技的提供的便利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从而让他们获取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力量,这才是正途。

学习的目的,从来就不应该是为了考试。现行教育体制内的许多做法,无异于南辕北辙。

基于类似的思考,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才有了后来另辟蹊径的打算。

先是韦亮老师学校开设了电子电路课程(他原本是物理老师,后来主动要求教科学);一年多后,我开设了“池塘之底”阅读课;再后来,体育老师李宪录开设了3D建模的课程。

眼下,对于中学生而言,学校课程的学习已经填满了他们日常的学习时间。我们在学校里能利用的时间,就只有周五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半小时(这里周五下午只上两节课)。在与学校沟通后,我们的课都安排在这样的时间,也就是说,完全是在学生的休息时间进行。

基于对学生的一点点影响,我的课程设立之初,学生报名相当踊跃。原本设计的18个学生的名额,有超过50多人报名。出于保险起见,我招收了21人,预留了3个会中途退出的名额。

在招收的时候,我设计了测试卷,用MOOC学院上杜克大学的DAN教授(coursera上怪诞行为学课程的主讲)的方式,让他们签订了承诺,后来也反复提及坚持的问题,但接下来的弃课率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。一个多学期过去,现在班级里还剩下13个人。

我一度很头疼,很郁闷地想:你不知道你舍弃的是将有可能改变你人生的机会,你将不可能在其他地方获取如此好的帮助……

那个时候我甚至担心,我们努力地想要做点什么的尝试,会不会进行不下去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迷茫和困惑,是会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路途之中的,不光是“胜蓝”和“胜男”们会困惑,中学生会困惑,您所教的大学生会困惑,连我们也照样有这样的时候。

好在到了这个学期,人数终于稳定下来。有一次我不无担心地问,如果接下来只剩下五到八位同学,继续选择留下来的请举手。剩下的十三位同学都很快地举起手来。

而且,留下来的,基本都是比较坚定的学习者。虽然我不敢确定他们能否在MOOC学院上的学习拿到证书,但时至今日,他们的作业越来越好:每次我也布置有作业的环节——这个学期以来,每周需要看一部我指定的电影,然后写下影评。到目前为止,我让他们看的电影有《机器人瓦力》、《麦兜我和我妈妈》、《卢旺达饭店》、《放牛班的春天》、《当幸福来敲门》……

关于“女权”主题的这个周,我让他们看的电影是198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《克莱默夫妇》,孩子们虽然觉得片子有点老,远不如平时看的动漫抓人,但在他们撰写的影评里,都渐渐有了思考,有了属于他们各自的不同观点。

关于王胜蓝同学,是韦亮Arduino单片机课程班的学生(他今年又开设了Scratch编程)。在这个过程中,用到了MOOC学院平台上北京理工大学C语言的课程。韦亮是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,通过C语言的MOOC课程是他的硬性要求(除了北理工之外,还有浙江大学翁恺老师的C语言课程),可以视为作业。在他班级里的十位学生,平时也是经常有交流的。

相比韦亮,我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他那么严格。但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: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,没有一定的程度的激励和推动,每个人都可能会是落跑者。

与你一样,我们都坚定地认为:科技是人类,也是教育进步的基础。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,使知识再也不再垄断于一类人或是一个阶层。帮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更好地成长与生活,这才是教育的未来。

当然,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,还遭遇过许多难题。校领导的不理解,同事的奇怪的眼光,学生和家长一开始的不接受……好在,这些都在慢慢过去。这个学期,我们已经将课程推广到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,下个周的周末开始,我们将在那里进行讲座并开设相关课程。相信接下来,会有更多人认识到你我所认识到的这些,并且理解,并且参与。

我和韦亮老师都是慢跑爱好者,早些年我们在路跑的时候,还时常会招致奇怪的眼光。但这一两年里,各地马拉松运动风起云涌,去年上海马拉松报名,一度导致网站崩溃,报名的号码排到一百多万号——看来,真正有意义的事情,总归会被人们认可。

当然,那需要时间。

在学生不断退出的那段时间里,我有的时候也会这样想:在哈佛大学广受学生欢迎的《幸福课》,第一年,也不过招收八名学生,其中有两名,中途退出。

共勉。

很抱歉现在才给你回复,平时的工作加上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,实在有些费时费力。

另外,我想将你的信和我的回复都发到MOOC学院的社区里去,以勉励更多人。——当然,这需要您的允许。烦请回信告知。

若是不愿学校和您的名字出现,请一并告知。

再次感谢您的认可,因为您的邮件,让我们感觉不再孤独。

敬颂钧安!

珠溪中学 朱春华

朱春华

珠溪中学语文老师,在学校开设”池塘之底“读书交流会,MOOC进中学和他长期保持联系。本文经过双方老师的同意,发表在MOOC学院.

如果你想联系朱春华老师,可以发邮件至:[email protected]

也可以私信@草履虫_64906

还可以,关注朱春华老师微博:池塘之底的草履虫,微信公众号:池塘之底

MOOC进中学 是第五期万有青年养成计划的项目。JING-TIME是项目的发起者。

本文由果壳MOOC学院网站(mooc.guokr.com)导出,发帖用户为JING-TIME。

Contents